科普对于观众来说是什么?有趣的讲解,热闹的讲座,稍有神秘气息的电视节目?还或许,是一场科普大讲堂,社区大推广,精心安排的研学之旅?这些都,又都不是。这类形式的内容都是说教的、没有互动的、没有惊险刺激的,没有相关科普设备、让观众加深记忆的元素。
这种科普对今天的青少年一定缺少吸引力!
今天的青少年需要什么样的科普?好看的、好玩的、好奇的;手动、眼动、脑动的,一句话,他们需要更加奇妙的体验。
VR技术应运而生。VR是Virtual Reality的缩写,就是虚拟现实的意思,具体是指借助计算机及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人机交互体验,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的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,通过视觉、听觉、触觉等感官的模拟,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,可以及时、没有限制地观察体验三度空间内的事物,具有交互性、沉浸性、想像性的特点。
2016年曾被称为VR元年,说明VR是一项最近几年才兴起的新技术。但其缘起较早,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阿道司·赫胥黎(AldousHuxley)。1992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交互式系统项目工作组对VR提出了较系统的论述。此后V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、军事航天、室内设计、房产开发、工业仿真、康复训练和数字地球等众多领域。
近年来,VR成为科普新宠,主要是因为受到科技馆、博物馆业界的重视。
科技馆主要通过常设和短期展览,以参与、体验、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助性展示手段,以激发观众的科学兴趣、启迪科学观念为目的,对参与者进行科普教育,从而激发科学热情、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、培养科学精神,以达到科学传播的目的。